最近在公司图书馆借了几次书给郭慈,发现他对于借来的书十分爱惜,阅读速度和质量都特别高,于是想到了袁枚的这篇《黄生借书说》。
黄生借书说
袁枚〔清代〕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群贤毕至
郭建伟2024-06-02 · 回复
袁枚的《黄生借书说》是一篇深刻反映了阅读习惯和人性观察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袁枚通过黄生借书的故事,表达了对书籍价值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们态度的深刻洞察。
黄生的经历让我思考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书籍的态度。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书籍似乎变得随处可见,但真正珍视和利用这些知识宝库的人却并不多。袁枚通过对比天子的丰富藏书和普通人的阅读行为,揭示了一个事实:拥有并不等同于珍惜。
文章中提到,当书籍不属于自己时,人们会更加珍惜阅读的机会,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书随时可能会被要回。这种心态促使人们更加专注于阅读,而不是将书籍束之高阁,等待“异日观”。这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电子书籍和网络资源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往往因为知道这些资源随时可得,而忽略了去深入阅读和理解的重要性。
袁枚自己的经历也反映了这一点。他在家贫时期对书籍的渴望,以及后来成为官员后对书籍的态度变化,都说明了环境和条件对人们阅读态度的影响。他的自省和反思,让我们意识到,无论是借阅还是拥有,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书籍,如何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总的来说,《黄生借书说》不仅是对阅读行为的一次深刻剖析,也是对人们如何对待知识和学习的一次深思。它提醒我们,珍惜每一次阅读的机会,不管是借来的书还是自己的书,都应该认真对待,因为知识的力量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