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读书

辨奸论-背诵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2-02-05 浏览676 评论1

1人参与发表评论

辨奸论

苏洵〔宋代〕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群贤毕至

访客
郭建伟 郭建伟2022-02-15 · 回复

       《辨奸论》是苏洵对王安石的一篇政论文,旨在揭露王安石的奸邪本质,阻止他得志为害天下。文章运用了“见微知著”的方法,从王安石的言行举止,以及他的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分析了他的欺世盗名、阴险凶狠、不近人情的特点,将他与历史上的奸臣王衍、卢杞相比,预言他将成为天下的祸患。文章的论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很大的偏颇和失实,是一篇典型的反变法派的言论。

       文章的主题是辨别奸臣,防止国家的危亡。苏洵认为,事情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只要能够仔细观察并把握规律,就能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他以为,王安石的一些表现已经暴露了他的奸邪之心,如果不及时制止,就会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苏洵以自己为“天下之静者”,以为自己能够“见微而知著”,而不知自己也受到了“好恶”和“利害”的影响,对王安石的评价是不公正的。

       文章的结构是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正面转为反面,由他人比较自己,由古今对照,由实事引发思考,由议论归结于主旨。文章的语言是豪放自如,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既有铿锵有力的论断,又有生动形象的比喻,既有严密的逻辑,又有优美的韵律,既有深刻的思想,又有新颖的见解,是一篇典型的苏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