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读书

游褒禅山记-背诵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3-05-07 浏览296 评论1

1人参与发表评论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宋代〕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群贤毕至

访客
郭建伟 郭建伟2023-05-18 · 回复

       《游褒禅山记》记述了他在辞职回家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和华阳洞的经历和感想,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文章分为记叙和议论两部分,结构严谨,行文缜密,语言豪放,富有感染力。

       文章的主题是探求人生的真谛,王安石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游览风景的多少,而在于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理解,要有志向和勇气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不畏艰险,不随俗流,不为小利所诱,不为小患所惧,不为人言所动,不为自己的局限所困,要尽力而为,无愧于心,不留遗憾,这才是真正的游览之乐。

       文章的结构是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正面转为反面,由他人比较自己,由古今对照,由实事引发思考,由议论归结于主旨。文章的语言是豪放自如,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既有铿锵有力的论断,又有生动形象的比喻,既有严密的逻辑,又有优美的韵律,既有深刻的思想,又有新颖的见解,是一篇典型的苏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