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读书

心术-背诵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3-07-02 浏览670 评论1

1人参与发表评论

心术

苏洵〔宋代〕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群贤毕至

访客
郭建伟 郭建伟2023-07-04 · 回复

       《心术》主要讲述了作为将领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和用兵之道。文章分为八个方面,分别是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和守备。文章的论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些封建权术的痕迹,不符合现代的军事思想。

       文章的主题是心术,即将帅的思想和军事素养。苏洵认为,心术是用兵的根本,要求将领要有超人的镇定和沉静,能够控制利害,对付敌人。同时,还要崇尚正义,不为小利而动,不为小患而避,以义激发士气,可与百战。文章还论述了如何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和守备等方面的方法,既有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也有一些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

       文章的结构是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正面转为反面,由他人比较自己,由古今对照,由实事引发思考,由议论归结于主旨。文章的语言是豪放自如,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既有铿锵有力的论断,又有生动形象的比喻,既有严密的逻辑,又有优美的韵律,既有深刻的思想,又有新颖的见解,是一篇典型的苏氏散文。

       文章的价值是对将领的心理素质和用兵之道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人才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启示,对后人的思想和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然了,老苏不是一名军事家,他的见解也只能说是马服君一般的纸上谈兵。作为军事将领,大家都应该知道对于战争最重要的是也只能是“庙算”,不过这种瑕疵也无损于文章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