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读书

五代史伶官传序-背诵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3-11-16 浏览286 评论1

1人参与发表评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宋代〕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群贤毕至

访客
郭建伟 郭建伟2023-11-16 · 回复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兼具史论和文论的名篇。欧阳修在这篇序言中,以庄宗的盛衰为例,论述了国家兴亡的原因,揭示了人事的重要性,警示了当时的北宋王朝要防止骄奢淫逸,居安思危,力戒溺于伶人。欧阳修的文笔雄健有力,语势起伏跌宕,运用了对比、设问、引证等手法,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诗文革新的思想,也在这篇序言中得到了体现。

       欧阳修在序言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主题:“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他认为,国家的兴盛和衰亡,并不是由天命决定的,而是由人事造成的。他用“原”字引出了他的论据,即庄宗的得失之因。他先引用了世人的传说,说晋王临终时赐给庄宗三支箭,嘱咐他消灭梁、燕、契丹三个仇敌。庄宗遵循父志,先后灭了梁和燕,还矢于庙,意气风发,可谓壮哉。然而,当他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却因为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出逃,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最后被数十伶人困死,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何其衰也。欧阳修用了“及”字来转折,形成了对比的效果,突出了庄宗的盛衰之变。欧阳修接着设问,是得之难而失之易,还是成败之迹皆自于人?他引用了《尚书》的古训:“满招损,谦得益”,说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他总结说,庄宗之所以盛,是因为他能举天下之豪杰,无人能与之争;庄宗之所以衰,是因为他被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他指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不仅是指庄宗溺于伶人,也是指其他的人或事。他以此作为《伶官传》的写作动机,表明了他的史学观点和政治态度。

       欧阳修的这篇序言,不仅是一篇史论,也是一篇文论。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事,文以言志,文以咏怀,文以抒情,文以发愤。他反对唐宋之际的文风,认为那种文风“繁而不实,饰而不美,辞而不达,文而不理”,是“文之败类”。他提倡文以古为本,文以实为贵,文以简为美,文以意为达,文以理为文,文以气为盛。他的这篇序言,就是遵循了他的古文理论,用古朴而有力的语言,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以情感为动力,以气势为美,写出了一篇兼具史论和文论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