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读书

后出师表-背诵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3-12-05 浏览481 评论1

1人参与发表评论

诸葛亮〔两汉〕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群贤毕至

访客
郭建伟 郭建伟2023-12-05 · 回复

       在阅读《后出师表》这篇深情而坚定的文献时,我被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所打动。这不仅是一篇表达决心的奏表,更是一份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责任感的宣言。

       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以及对蜀汉王业的深切关怀。他明知敌强我弱,但仍然选择出征,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他的行动不仅是为了实现先帝的遗愿,更是为了蜀汉的生死存亡,显示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责任感和担当。

       《后出师表》也反映了诸葛亮深谋远虑的一面。他不仅考虑到当前的战略需要,还考虑到长远的国家利益。他的这种全局观念和对未来的深刻洞察,对我来说,是值得学习和效仿的。

       读完这篇文章,我更加理解了为什么诸葛亮在历史上被赞誉为忠臣的典范。他的一生,是对忠诚和智慧的最好诠释。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