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读书

贾谊论-背诵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0-06-12 浏览359 评论2

2人参与发表评论

苏轼〔宋代〕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群贤毕至

访客
郭建伟 郭建伟2020-06-19 · 回复

       《贾谊论》是苏轼对西汉政治家贾谊的人物评价,从贾谊的才能、志向、处世、遭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既有同情惋惜,又有批判否定,表达了苏轼对贾谊的复杂心态和对人才问题的独到见解。

       文章的主题是贾谊的怀才不遇,苏轼认为这不仅是汉文帝的过错,也是贾谊自身的原因。苏轼指出,贾谊不能自用其才,不善处穷,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这些都是导致他悲剧的内在因素。苏轼以孔子、孟子为例,说明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轼认为,贾谊不具备这种气度和境界,而是急于求成,一不见用就忧伤病沮,不能复振,最终郁郁而终。

       文章的结构是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正面转为反面,由他人比较自己,由古今对照,由实事引发思考,由议论归结于主旨。文章的语言是豪放自如,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既有铿锵有力的论断,又有生动形象的比喻,既有严密的逻辑,又有优美的韵律,既有深刻的思想,又有新颖的见解,是一篇典型的苏氏散文。

       文章的价值是对贾谊的人格特质和历史地位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对人才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启示,对后人的思想和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不仅反映了苏轼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也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郭建伟 郭建伟2024-03-04 · 回复

       在阅读苏轼的《贾谊论》时,我不禁对苏轼的深刻见解和独到的批判精神感到敬佩。苏轼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简单地赞扬贾谊的才华,而是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对贾谊的人生选择和处世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这种批判并非出于无情,而是基于对历史人物深刻理解的一种深情关怀。 苏轼认为,贾谊虽然才华横溢,但在施展才华的过程中却显得过于急躁和不够成熟。他指出,贾谊在面对政治上的挫折时,没有能够像孔子和孟子那样,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等待来寻求施展才华的机会。相反,贾谊的急功近利和不能忍受暂时的不被理解,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这篇文章对我个人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作为一名在监督领域努力探索和贡献的人,我深知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需要具备的不仅是才华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耐心、毅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苏轼的《贾谊论》提醒我,无论在任何领域,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个人的不懈努力。 苏轼通过对贾谊的批判,实际上也在启示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才华和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他强调,一个人不应该仅仅因为一时的不被理解就放弃或自暴自弃,而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学会在逆境中寻找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的来说,《贾谊论》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一篇关于如何处世和如何面对挫折的哲学思考。苏轼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处理个人才华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范例。这篇文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也是对我个人工作追求和人生态度的一次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