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万卷书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背诵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4-02-17 浏览414 评论1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明代〕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郭建伟 郭建伟 评论于 2024-02-17

        小时候读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将相和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直到后来读到王世贞的这篇文章,恍然大悟,心中疑云尽散,不由拍案叫绝。

        王世贞在文 ... 查看完整评论

读万卷书

读孟尝君传-背诵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4-02-08 浏览781 评论1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宋代〕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郭建伟 郭建伟 评论于 2024-02-08

       在深入阅读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之后,我被这篇文章的深刻见解和独到的批判精神所折服。王安石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更是对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和人物的一次深刻启示。

   ... 查看完整评论

读万卷书

与韩荆州书-背诵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4-01-23 浏览333 评论1
与韩荆州书李白〔唐代〕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郭建伟 郭建伟 评论于 2024-01-23

       在阅读李白的《与韩荆州书》时,我被这封信的直率和真诚深深打动。李白在信中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还透露出对韩荆州的深厚敬意。他用“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句话开头,表达了对韩荆州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显示了他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信。

 &nbs ... 查看完整评论

读万卷书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背诵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4-01-13 浏览712 评论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宋代〕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郭建伟 郭建伟 评论于 2024-01-13

       在沉浸于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我被这首词的深邃意境和词人的豁达态度所吸引。苏轼在这首词中,以一场春雨为引,展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从容和乐观。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 查看完整评论

笔记随笔

前后赤壁赋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704 评论0
        苏轼的《赤壁赋》分为前后两篇,均以赤壁为背景,通过对赤壁之游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与哲思。在《前赤壁赋》中,苏轼以秋夜泛舟赤壁,借助月光与江景,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沉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通过对赤壁大战的回顾,感叹英雄的消逝,同时也表现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心境。 

六六大顺

《庄子·秋水》节选读书心得篇二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3-12-15 浏览586 评论0
        爸爸说,古代希腊有个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就是人的知识面就像是一个圆,圆的面积越大,所接触到的未知就越多。我觉得是这样的。因为如果我们的知识面很小,就像河伯一样,我们就只能看到自己周围的一些东西,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了。我们就会变得骄傲自满,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不愿意改变自己。我们就会停止了成长,停止了进步,停止了探索。我们就会错过了很多有趣的,有用的,有意义的东西

笔记随笔

我眼中的东坡

郭建伟 郭建伟 发表于2023-12-14 浏览605 评论0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在科举考试中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中虚构了舜和皋陶的对话,展现了他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于君子政治的向往。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学说,尤其是苏轼的,受纵横家的影响,这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对策略和辩论的重视。